为推动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深化理论阐释与社会实践融合,10月12日,齐鲁师范学院中国乡村调查研究中心赴德州市德城区开展大运河文化遗产专题调研。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张文哲,中国乡村调查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楚国帅,中心研究员张春、葛玉梅、刘仁健参加调研。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三级调研员牟正君,非遗科科长刘鹏,德州市德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邢素芹,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璐,非遗科科长金丽华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以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核心,先后调研了德州黑陶烧制技艺、永盛斋扒鸡制作技艺、苏禄王墓博物馆、跑驴、德州窑红绿彩非遗工坊及大运河文化展示中心(博物馆群),详细了解了德州市德城区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非遗传承发展、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并就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整理、活化利用、校园教育、宣传推广、创新转化及学术研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南运河德州段是山东省唯一一段千年运河,也是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高地和黄河运河文化融合交汇圣地,为隋唐时期永济渠和元代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蕴含的时代价值,持续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对于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识具有积极作用。
近年来,齐鲁师范学院中国乡村调查研究中心持续开展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专题调研,将科研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衔接,聚焦学术前沿,积极推动产学研融合,相继产出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未来,中心将持续立足文化遗产专业优势,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强化推进有组织科研,主动与行业产业部门加强对接,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文字/楚国帅
摄影/刘仁健
审核/张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