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士泂

作者:时间:2022-10-14点击数:


个人概述:

     罗士泂,男,人类学博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讲师,硕士生导师。先后荣获2018年、2019年博士生“国家奖学金”,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创新奖”、“毕业十星”之“学术之星”提名奖。主持各类课题8项,其中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及省部级以上课题14项,参编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主讲课程:

“社会学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本硕课程。

研究方向:

体育人类学、体育社会学、乡村社会

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性事业的理论内涵与时代推进研究

(2021年)(参与)

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行动者视角下太行山区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保护的典型调查研究

(21CMZ011)(主持)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文化转型背景下乡土社会秩序的变迁与重建研究(15ASH012)

(参与)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乡村社会重建与治理创新研究(16JJD840015)(参与)

5.北京市委教工委“双百行动计划”:超大城市乡村治理能力建设研究——基于北京乡村的田野调查

(入选2020年“双百行动计划”教师组优秀示范项目)(主持)

6.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项目:新冠疫情对我国体育的影响及应对研究(2020-A-17)(参与)

7.国家体育总局重点项目:北京冬奥会背景下中国体育国际形象管理研究(2021-B-19)(参与)

8.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费孝通思想研究:人类学视野的展开(15XNL025)(参与)

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课题:中国体育社会学的思想脉络研究(2021QN008)

(主持)

主要科研成果:

1.著作:《城乡中国》,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参著)

2.编著:《微信民族志:自媒体时代的知识生产与文化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副主编)

3.论文:《费孝通眼中的“电视”与乡村研究中的媒介》,载于《民族艺术》2020年第6期

    (中文核心、CSSCI)(独立作者)

4.论文:《守“墨”成规——文化视野中的墨》,载于《民族艺术》2017年第5期

    (中文核心、CSSCI(独立作者)

5.论文:《煤路、村庄转型与乡村振兴——“路学”应用于一个北方村落的实地研究》,

     载于《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1年第4期(CSSCI扩展版)(独立作者)

6.论文:《日常生活中的道路实践与文化的空间表达》,载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

    (中文核心、CSSCI扩展版)(独立作者)

7.论文:《生态到心态的转向——一种基于费孝通晚年文化观的再思考》,载于《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中文核心、CSSCI),(第二作者)(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

8.论文:《文化的抵抗:美丽乡村建设的遭遇及反思》,载于《河北学刊》2019年第1期

    (中文核心、CSSCI)(第一作者)

9.论文:《村庄公共性的情感表达——基于江西泰和一起宗祠火灾的人类学分析》,

     载于《学术界》2017年第11期(中文核心、CSSCI)(第一作者)

10.论文:《血脉纯洁与化为实践的宗族——以江西泰和一村落的民族志调查为基础》,

     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中文核心、CSSCI)(第二作者)


下一条:张帅

齐鲁师范学院中国乡村调查研究中心版权所有